滇西北最大的搬遷集中安置點,總投資4.95億元,總占地225畝
如何在最后的脫貧攻堅戰(zhàn)中,讓眾多少數民族的貧困戶既能搬出重重大山,又能無后顧之憂,這是擺在云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面前的一大難題。該縣是如何破解這一難題的?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。
滇西北最大的搬遷集中安置點,總投資4 (1).jpg (312.26 KB, 下載次數: 258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9-25 11:23 上傳
應搬盡搬集中安置
9月11日下午,記者走進位于寧蒗縣城大興鎮(zhèn)一個由貧困搬遷戶組成的“幸福家園”小區(qū),驚喜地發(fā)現,在這個充滿著民族文化元素、土黃色基調的現代化住宅樓里,彝族、普米族、傈僳族、納西族等各族群眾和諧地生活在一起。小區(qū)里路燈、籃球場、公廁、敬老院、幼兒園、垃圾箱、便民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,搬出大山的貧困戶在這里敲開了“幸福之門”。
滇西北最大的搬遷集中安置點,總投資4 (2).png (510.3 KB, 下載次數: 299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9-25 11:23 上傳
這里是滇西北最大的一個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,總投資4.95億元,總占地225畝。項目于2019年3月開工建設,10月竣工驗收,現已全面搬遷入住。
滇西北最大的搬遷集中安置點,總投資4 (2).jpg (238.29 KB, 下載次數: 274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9-25 11:23 上傳
舍得好地段、配齊生活必需設施,是寧蒗縣貧困戶搬遷工作的一大亮點。令許多貧困搬遷農戶感動的是,縣里投入易地搬遷資金20.56億元,克服縣城建設用地資源緊張的困難,選擇基礎設施完善的“黃金”地段,拿出300多畝建設用地,用于搬遷房屋建設,同時對照“兩不愁三保障”的突出問題,充分考慮水、電、路、環(huán)衛(wèi)等基礎設施和教育、醫(yī)療、文化、休閑、養(yǎng)老等公共服務設施,建成1個縣城集中安置區(qū)、7個集鎮(zhèn)安置區(qū),使得全縣居住在“六類地區(qū)”的10400戶4.2萬人搬出大山,住進了“幸福家園”小區(qū),使各族群眾生活實現了從“苦日子”到“好日子”的徹底轉變。
消除上學就業(yè)后顧之憂
行走寧蒗,不難發(fā)現這里最好的房子是學校、最美的環(huán)境是校園、最新的設備在教室,最直接受益的是一個個貧困搬遷戶家庭。
將搬遷與教育扶貧相結合,這個1951年才建有第一所小學的教育落后縣,終于實現了“六個一去不復返”:坐在土墻房里上學的日子一去不復返、一塊黑板加粉筆的傳統(tǒng)課堂一去不復返、背著幾個土豆上學的日子一去不復返、失學輟學沒人管的日子一去不復返、辦學質量水平落后的日子一去不復返、“臟亂差”的校園環(huán)境一去不復返。
滇西北最大的搬遷集中安置點,總投資4 (1).png (411.04 KB, 下載次數: 271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9-25 11:23 上傳
在解決搬得出的同時,寧蒗縣還兼顧到了“穩(wěn)得住”與“能致富”??h里制定了“四個一批”后續(xù)幫扶措施,即:培訓轉移穩(wěn)定就業(yè)一批,目前全縣搬遷戶穩(wěn)定在外務工人數達到戶均1.3人;開發(fā)公益性崗位穩(wěn)定就業(yè)一批,對小區(qū)保潔、保安、生態(tài)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優(yōu)先安排搬遷戶;鼓勵“三權流轉”增加收入一批,鼓勵依法流轉原土地承包地、林地和騰退的宅基地,暫時流轉不了的,鼓勵種植經濟林木;創(chuàng)建扶貧車間穩(wěn)定就業(yè)一批,在原有的4個扶貧車間的基礎上,今年將再建立3個扶貧車間。對鄉(xiāng)鎮(zhèn)集中安置的搬遷戶,倡導“山上生產、山下生活”模式,發(fā)放產業(yè)扶貧小額信貸,扶持搬遷戶大力發(fā)展蘋果種植等高原特色農業(yè)。易地搬遷戶產業(yè)覆蓋率和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率分別達91.5%、71.9%。為幫助實現由鄉(xiāng)村農民到城鎮(zhèn)居民的轉變,在縣城易地扶貧的三個集中安置點采取了“社區(qū)—片區(qū)—樓棟—黨員—群眾”五級聯動的管理模式,各安置點分別成立黨支部,選舉樓(單元)長,構建網格化管理機制。
滇西北最大的搬遷集中安置點,總投資4 (3).jpg (387.48 KB, 下載次數: 265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0-9-25 11:23 上傳
今天,寧蒗縣的易地搬遷戶不僅挪出了窮窩,還斬斷了窮根,真正感到日子有了盼頭,也因此深深懂得感恩。正如“幸福家園”小區(qū)墻上的一則醒目標語,它充分表達了小涼山各族人民的心聲:走出大山心敞亮,幸福來自共產黨?。▉碓?光明日報 編輯/季朝香)
|